商联会卢华平揭示的 "三维分类标准"(燃料类型、车辆类型、用途场景)为商用车市场分析提供了新范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三四线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增速已超越一二线城市,长三角、珠三角核心区域成为电动化先锋,而西南、东北市场仍存开发空间。产品端呈现出鲜明趋势:明窗 VAN 车型占比逼近 70% 但货运平台已设注册限制,新能源微卡主力市场加速向 4-6 线城市下沉,新能源轻卡则朝着 120 度电以上的 "大电量 + 长续航" 方向演进 —— 理想车型需满足装载 5-6 吨货跑 350 公里的情况下,剩余电量10%、驾驶室平躺休息等场景化需求,这正是跨城运输替代传统油车与谷电降本双重驱动的结果。
轻客与微卡则走出差异化路径。上汽通用五菱王锡振提到五菱之光 EV 以 3 方空间、低于5万元的价格切入地摊经济,半年销量破 5 万辆;广西汽车黄颢华提到黄金卡 2.0 版本通过 43 度电池 + 50L 油箱的增程方案,将续航提升至700 公里以上,配合 "油电同价" 金融方案下沉三线市场。这种 "场景定制化" 策略印证了商联会首席专家莫遥的判断:满足 1% 细分需求可能胜过占领 10% 传统市场,即时电商催生的 "前置仓 + 闪电配送" 生态,正推动商用车从载货工具向 "城市物流神经末梢" 进化。
全球化进程则呈现 "电升油降" 特征。中国汽车620 万辆的出口规模与丰田 2100 万辆仍有差距,但新能源贡献度已达 33.1%。商联会总顾问黄志强建议借鉴比亚迪泰国工厂模式,通过 70% 本地化率规避关税壁垒。皮卡以 32.1% 的出口占比成为先锋,而比亚迪欧洲纯电销量超越特斯拉的案例表明:从 "CKD 组装" 到 "属地化研发" 的三级跳,正推动中国商用车从 "走出去" 迈向 "全球化"。